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

為何要電子病歷 - 系統思維差異

一路走來,有些觀念一直混在一起。「電子病歷」與「病歷交換」可是兩件事情。

病歷交換是指兩個照護服務機構,對共同照護對象相互提供病歷資料。這個可跟「電子」無關,他是一種臨床照護上必須存在的模式。例如說轉診,轉出醫院會為此病人填寫轉診單,裡面有一些資訊是必須填寫。當然,也可一併申請紙本病歷影本,然後帶去轉入醫院。

我們要思考的是:
1. 透過電子化來進行轉診單是否會比較好一點。
2. 若轉診單已電子化,那申請紙本病歷影印是否就改用電子病歷會比較好一點。

此時,出現一個問題。轉診單上不是已有此病人的病歷資料嗎?為什麼還要再多電子病歷呢?同樣的問題,紙本也是一樣呀。因為產生方式、用途與目的等都不一樣呀。人命關天的事,不能隨便寫寫交差了事。

簡單地說,電子化病歷交換其資料是暫時性的,他只是一次性的訊息,只為了這一次的任務而存在。當然你可以把訊息保留下來,也可以將訊息內的資料存入資訊系統。也就是說,這次的訊息資料,一定是要最新訊息。
電子病歷則是永久性資料,他強調是歷史。是進行診斷治療時,在那個時間點上所收集的資料。他不能被修改的,一改就算是偽造文書了。

這邊也是留個伏筆,話說電子病歷與病歷交換是兩件事情,但是,他們所要處理的對象還是資料呀,所以內容標準與結構標準又是可以互通的。而且從電子化的角度,他們都是電子文件。

講到這也有點頭痛了。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無法理解HL7 v2、v3與CDA R2到底是什麼關係。
HL7 v2他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醫療資訊交換而設計。他沒有電子病歷的概念,對他來看,那些電子文件都是用夾檔方式處理,才不管是XML、DOC、PDF、JPG還是有的沒有的。他重視的是交換的兩造對於所交換的內容不會產生錯誤的認知。重要的是,在醫療環境中會有各種不同交換需求情境,他就像是一個個的事件。
HL7 v3呢?他是一個訊息發展平台(Message Development Framework, MDF),他是提供一個嚴格定義訊息結構的方法論。所以,透過此方法論所制定出來的產出,可以簡化地說就是XML Schema。在利用這個產出,來產生各式各樣以XML為基礎之電子文件檔案。這下子有趣了,他是一個電子文件檔案,自然可以當作電子病歷的基礎。而CDA R2就是依循著HL7 v3方法論制定出來特定用於臨床文件。
當然,又有人質疑說CCD(Continuity of Care Document)不是CDA R2。這邊先說HL7 v3是方法論,他有一個超級抽象的物件模型叫RIM,這個東西不能直接用。要依據不同的臨床領域再一次建構模型 (DMIM)。然後,這個模型也是不能,他只是那個領域下大家的共識,他是一個限制模型。剛剛不是說要轉成XML嗎?XML只有一個根元素,所以,得再一次重新定義模型(RMIM)。
CDA R2只是一個RMIM,他的DMIM是Struct Document。
說實在,CDA R2只是一種臨床文件的抽象模型,還得再限制定義。這樣我們才能夠很明確地說這份CDA R2是出院病摘,這份是手術紀錄等。
而CCD也是依循CDA R2之規範所定義,只是他能夠適用的範圍比較廣,也就是說限制條件稍微抽象點。但是,他還是CDA R2。

再講又更模糊了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